文/赖慧丽 庄金丽
第十六届亚运会正在广州如火如荼地举行。借着这次盛会,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倾倒亚洲与世界。在我们的校园中有这样一群广东人,为了“传播岭南文化”的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他们根源岭南,为家乡文化的枝繁叶茂而不懈努力,犹如自岭南吹来的一股清新之风——“南风粤语社”成立了。
在大学生服务中心,粤语社社长梁丽梅、副社长院黄璐与师大在线分享了他们创社的初衷和经历。

“我们不是老乡会”
初听到“南风粤语社”,很多人会以为是两广粤语使用者为主体的社团。然而自六月至今仅仅五个月内,粤语社就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个广东人发展到如今的一百二十余名会员。社团内的广东人和非广东人比例为3:7。
最初社团成立之时,社团负责人问她们:“你们这是想要成立老乡会吗?”,她们一副无奈的表情。“我们成立的是粤语社,不是老乡会。我们和老乡会的区别在于:一,我们的宗旨是‘以语言为纽带,宣传岭南文化’;二,是吸引对岭南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来学习粤语。”南风粤语社社长梁丽梅如是说。
离家千里到达华中地区求学的南方学子们,对岭南文化有着发自心底的热爱。梁文梅说创立粤语社的初衷是“首先是为了消除很多人对广东文化的误解,例如广东人是‘什么都敢吃,甚至是蛇鼠婴儿’的这种看法。再就是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对广东文化很感兴趣。”
据悉,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都已成立了粤语和岭南文化社。
“粤语之美,在于她的九声六调”
宣传岭南文化有很多方式,为何选择粤语作为传播岭南文化的载体呢?
“学习一个地方的文化,首先一定是学习语言。当你了解了文化的内因,就会明白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人们的风俗习惯和观念都可以理解了。”梁丽梅以此突出粤语这一载体的必要性。
从语言学专业的角度来看“粤语有九声六调,比起普通话的四声阴阳平仄,更富有变化,有音韵感。这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
历史专业的黄璐从历史学角度来剖析“粤语之美”:“其实,粤语有一种神秘感。古代,广东一带被称为南蛮,粤语被称为鸟语,由于与其他地方接触比较少,所以导致了很多人对香港与广东的向往。再者,粤语保留了最多的古汉语元素,是对古汉语最好的留传,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在她们看来,某种程度上讲粤语,其实是对古文化的一种保护。

毋庸置疑,是“粤语之美”吸引了众多非粤语使用者加入粤语社。来自澳门的何美美已加入粤语社五个月,她说:“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对粤语很感兴趣。每次听我说粤语,他们都觉得粤语语很好听。他们大多是希望学习粤语歌,或者有南下发展的意愿。”
“真正的根是除不掉的”
2010年7月5日,广州市政协召开会议,政协常委会专题报告提交书面建议:为给广州亚运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建议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而该提案自从上月挂出网上调查时开始,即引起了社会热烈讨论。校内网、QQ空间广泛传播着关于“保护粤语”的视频,数千名广州市民走上街头抗议要求“保护粤语”。
作为纯正的粤语使用者,梁丽梅和黄璐认为这种过激的做法并不理性。“我们要相信,真正的根是除不掉的。”与此同时,他们在社团创立了一个月之后,于今年暑假开始着手编写自己的粤语教材。他们选择了用最专业也是最艰辛的方式,就是通过粤语教学来传播岭南文化。
|